對抗肺頑疾路上,除了治療還能怎麼做?照顧者必讀3個建議

分享:

當醫生說出「肺部出現異細胞」的那一刻,整個世界彷彿慢了下來。無論你是家人、伴侶,還是長期陪伴的照顧者,心中一定曾浮現過這個問題:

「除了治療,我還可以為他/她做些什麼?」

這篇文章,是寫給你們的。

 

肺部異細胞的常見治療方式

目前臨床上針對肺部壞細胞的治療,通常會根據病變的位置、擴散程度、病人年齡與整體體能狀況,選擇以下方式:

 

• 手術切除:多用於局部病變、尚未擴散的情況

• 放射治療:使用高能射線破壞異常細胞

• 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:針對特定分子或免疫反應進行調節

• 化學治療:以藥物控制異細胞生長或擴散

 

這些方式各有其適用時機與副作用,照顧者在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,不只是「提醒按時吃藥」,而是成為穩定病人情緒、觀察身體狀況變化的第一線守護者。

除了治療,照顧者可以做的3件事

1. 調整飲食習慣:讓身體處於更好修復狀態

治療期間的飲食,並不一定要「進補」,但一定要「吃得舒服、有營養」。

以下是3個飲食方向可以作為參考:

 

• 溫和易消化是關鍵

白粥、魚片粥、瘦肉粥這些粥品,不僅易吞嚥、營養可調整,對消化道也較溫和。可搭配豆腐、蛋花、碎雞絲等增加蛋白質攝取。

•  天然湯水潤肺補水

常見的節瓜湯、菜乾眉豆煲瘦肉、南北杏雪梨豬展湯,都具有滋陰潤肺的效果,幫助舒緩乾咳與燥熱。

• 熟悉家常菜最窩心

椰菜花炒蝦仁、蒸蛋、雲耳蒸雞、炒菠菜這些家常菜式,不僅做法簡單,還能提供充足纖維與營養,以及熟悉的味道。

小提醒:不要勉強病人「進補」,溫暖、熟悉、能入口,才是最實用的日常營養支持。

2. 照顧者也要照顧自己

你不是超人,累了是正常的。

試著安排自己每星期1次的「情緒喘息時間」。 無論是去樓下茶餐廳、公園坐坐、跟朋友短訊傾訴,或是單純去超市走一圈,這些小小「我的時間」,會讓你有力氣走得更長遠。

 

3. 協助建立有節奏的生活,讓病人的身心修復更穩定

你可以這樣做:

 

• 協助固定起居時間,避免作息日夜顛倒

• 調整環境溫度,避免忽冷忽熱

• 安排每天飲食、休息、散步的固定時間

• 若病人體力許可,可安排做些簡單伸展

當生活變得可預測,身體也更容易進入修復與穩定的節奏。

常見問題 FAQ:

 

Q1:除了飲食,還能補充什麼?

不少照顧者會選擇搭配一些保健產品,輔助調節免疫力與體能狀態。例如:

• 褐藻糖膠:根據研究,具有支持免疫系統、對抗壞細胞與異細胞的潛力,成為不少照顧者的安心選擇。

其他如益生菌、靈芝、冬蟲夏草等,也常用於調理虛弱體質,建議配合醫生建議使用。

 

Q2:病人食慾差、不想吃東西怎麼辦?

試試將營養「拆散」放進粥湯裡,如加入雞蛋、豆腐、熟南瓜、剪碎青菜等;也可選擇市面上口感柔滑的營養補充品(如蛋白營養粉),方便吸收。

 

Q3:要不要戒口?不能吃太補嗎?

坊間對「戒口」有很多看法,但最重要是個人反應與醫生建議。原則是避免生冷、刺激、太油膩食物。飲食的目的,是讓身體舒服,補充營養,而非負擔。

 

給每一位正在照顧家人的你

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。你的細心、堅持與陪伴,是幫助家人對抗頑疾最重要的一環。願你也在照顧過程中,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喘息空間,因為你的健康,也同樣重要。